【党员级困难党员标准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,党员的分类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。其中,“党员级困难党员”是指在思想、生活、工作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,需要组织给予关心和帮助的党员。为了更科学地识别和帮扶这些党员,各地党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了“党员级困难党员标准”,以确保精准识别、精准帮扶。
一、
“党员级困难党员标准”是根据党员在思想、政治、生活、工作等方面的表现和实际情况,制定出的一套评估体系。该标准旨在通过明确的指标,帮助党组织准确识别那些因个人或家庭原因导致生活困难、思想波动较大、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党员,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帮助。
该标准强调“以人为本”,注重党员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,同时兼顾党员的政治表现和责任担当。通过这一标准,党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。
二、党员级困难党员标准表
分类维度 | 标准内容 | 说明 |
思想状况 | 思想动摇、信仰不坚定、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| 需结合日常表现、谈话记录等综合判断 |
生活困难 | 家庭经济困难、突发重大疾病、遭遇自然灾害等 | 以家庭收入、医疗支出、灾害影响为依据 |
工作表现 | 工作消极、参与组织活动不积极、存在违纪行为 | 结合年度考核、群众评价、工作记录等 |
身体状况 | 患有严重慢性病、残疾、长期住院治疗等 | 需提供医院证明或相关材料 |
家庭情况 | 家庭成员中有重病、残疾、孤寡老人等 | 关注家庭整体负担与支持能力 |
心理状态 | 存在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| 需专业心理咨询或医生评估 |
政治表现 | 对党忠诚度不高、存在负面言论或行为 | 通过组织谈话、群众反馈等方式掌握 |
三、结语
“党员级困难党员标准”的制定与实施,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、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举措。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,不仅能够帮助党组织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,还能进一步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。各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实际情况,不断完善和细化标准,确保政策落地见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