袴
- 读音kù
- 总笔画衤
- 总笔画11画
- UNICODE88B4
- 五笔PUDN
- 仓颉LKMS
- 郑码WTBZ
- 四角34227
- 笔画顺序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撇、点、横、撇、捺、横、横、竖折折钩
基本字义
袴kùㄎㄨˋ- 同“裤”。
详细解释
- 袴 kù
〈名〉
- (裤的异体字)成人满裆裤及小儿开裆裤的通称[pants;trousers]
- 溪边布谷儿,劝我脱布袴。——宋·苏轼《五禽》
- 又如:袴褶(骑兵的战服);袴靴(指军服);袴口(裤口。裤管的边缘;裤管);袴子(裤子。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,有裤腰、裤裆和两条裤腿)
- 通“胯”(kuà)。臀下两大腿之间[hip]
- 出我袴下。——《史记·淮阳侯列传》
- 又如:袴下之辱(有才能的人未显达时受的耻辱)
国语词典
- 袴
- 「裤」的异体字。
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絝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苦故切,音庫。【急就篇註】脛衣也。【釋名】袴,跨。兩股各跨別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大袴謂之倒頓。【郭註】今雹袴也。小袴謂之䘨𧘈。【郭註】今𧝜袴也。【又】齊魯之閒謂之䙭,或謂之櫳,關西謂之袴。【禮·內則】衣不帛襦袴。【王充·論衡】趙武藏于袴中。
又袴褶。【吳志·裴松之註】呂範釋韝著袴褶,執鞭詣闕下。【晉書·輿服志】袴褶之制,未詳所起。 【韻會】《馬韻》通㡁,《禡韻》通胯。【正字通】兩股閒曰胯。通作跨。袴自是脛衣,必謂胯與袴同,無此事理。
外语翻译
- 英语:pants;trousers;panties
- 法语:Pantalon
方言集汇
- 国际音标:kʰu˥˧
- 唐代读音:kò
- 日语读音:HAKAMA
- 韩语罗马:KO
- 现代韩语:고
- 越南语:khố
- 客家话:[沙头角腔]ka1[客英字典]fut5ku5[海陆腔]fu5ku5[宝安腔]fu5[台湾四县腔]fu5ku5[梅县腔]fu5
- 粤语:fu3
- 中古音:溪母暮韻去聲絝小韻苦故切一等合口;
- 上古音:黄侃系统:溪母模部;王力系统:溪母魚部;
地址:https://www.techpu.com/zidian/10827.html
总结:本页面是字典对“袴”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,特别是针对起名部分,提供的参考资料包含:袴的意思、袴的拼音、袴部首、笔画和构造、繁体字及繁体字笔画、起名分析报告、字义、相关词语、相关成语、近义词、反义词、相关诗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