邶
- 读音bèi
- 总笔画阝
- 总笔画7画
- UNICODE90B6
- 五笔UXBH
- 仓颉LMPNL
- 郑码TIRY
- 四角17127
- 笔画顺序竖、横、提、横、竖提、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竖
基本字义
邶bèiㄅㄟˋ-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。
详细解释
- 邶 bèi
〈名〉
- 古国名[Beistate]。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,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,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
国语词典
- 邶 bèi ㄅㄟˋ
〈名〉
- 国名。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淇县北至汤阴县一带,周武王封纣子武庚于此。
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蒲昧切【正韻】步昧切,𠀤音佩。【說文】故商邑,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。【詩·邶風·小序】武王克商,分朝歌而北謂之邶。
又【集韻】補昧切,音背。齊地名。【左傳·襄二十八年】齊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。與商之邶名同地異。 【廣韻】同鄁。
外语翻译
- 英语:placeintoday'sHenanprovince
- 法语:(lieudelaprovinceduHenan)
说文解字
故商邑。自河内朝歌以北是也。从邑北聲。補妹切
(邶)故商邑。商、畿內之地也。邑、國也。商頌曰。商邑翼翼。自河內朝歌㠯北是也。河內朝歌、二志同。前志曰。朝歌、紂所都。詩諩曰。邶庸衞者、商紂畿內方十里之地。武王伐紂以其京師封紂子武庚爲殷後。三分其地置三監。使管叔、蔡叔、霍叔尹而敎之。自紂城而北謂之邶。南謂之庸。東謂之衞。後三監導武庚叛。成王殺武庚。伐三監。更於此三國建諸矦。封康叔於衞。使爲之長。後世子孫稍幷彼二國。混而名之。從其國本而異之。爲邶庸衞之詩焉。故邶城在今河南衞輝府府東北。通典曰。故庸城在新鄉縣縣西南三十二里。从邑。北聲。補妹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方言集汇
- 国际音标:pei˥˧
- 韩语罗马:PHAY
- 客家话:[海陆腔]pi3pui5[台湾四县腔]pi3pui5[客英字典]pui5[客语拼音字汇]boi4
- 粤语:bui3
- 中古音:並母隊韻去聲佩小韻蒲昧切一等合口;
- 上古音:黄侃系统:並母德部;王力系统:並母職部;
地址:https://www.techpu.com/zidian/17234.html
总结:本页面是字典对“邶”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,特别是针对起名部分,提供的参考资料包含:邶的意思、邶的拼音、邶部首、笔画和构造、繁体字及繁体字笔画、起名分析报告、字义、相关词语、相关成语、近义词、反义词、相关诗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