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秋天的图画习作教学设计1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目标:
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,描绘出秋天的自然景象,并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通过图片、实物展示和语言引导,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,培养其观察力和表达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,感受秋天的美好,增强对季节变化的感知力和审美情趣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
引导学生围绕“秋天的图画”进行描写,学会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所见所感。
- 难点:
如何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季节特征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描述,避免内容空洞、语言单调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
秋天相关的图片(如落叶、果实、稻田等)、秋天的音频或视频片段、写有秋天词汇的卡片。
- 学生准备:
笔、纸、彩色笔、自己在秋天拍的照片或画的画(可选)。
四、教学过程:
1. 情境导入(5分钟)
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,同时展示秋天的图片。
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觉?秋天给你带来了什么印象?”
鼓励学生自由发言,引导他们说出“凉爽”、“丰收”、“色彩丰富”等关键词。
2. 观察与启发(10分钟)
教师出示一些秋天的实物(如枫叶、柿子、玉米等),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、形状、气味等。
引导学生思考:“如果我要画一幅秋天的图画,我会画些什么?为什么?”
3. 写作指导(15分钟)
教师示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秋天:
- 视觉角度: 描述颜色、光影的变化;
- 听觉角度: 听到风声、鸟鸣、树叶沙沙声;
- 嗅觉角度: 闻到果香、泥土的气息;
- 触觉角度: 感受微风、落叶的柔软。
教师提供一些好词好句供学生参考,如:
- “金黄的叶子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。”
- “果园里,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,像一个个小灯笼。”
- “秋风吹过田野,稻谷翻起金色的波浪。”
4. 自主写作(20分钟)
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,开始写作。
要求:
- 写一篇以“秋天的图画”为题的小作文;
- 至少描写三种不同的景物;
- 使用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;
- 字数不少于200字。
教师巡视指导,适时给予鼓励和建议。
5. 交流分享(10分钟)
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,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建议。
教师总结:秋天是美丽的,只要我们用心观察,就能发现它独特的魅力。
五、拓展延伸:
-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附近的秋天景色,并尝试用手机拍摄或绘画记录下来。
- 下节课可以开展“我的秋天图画展”,让学生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秋天的图画
看——颜色、形状
听——声音、节奏
嗅——香味、气息
触——温度、质感
好词好句:
金黄的叶子、红红的苹果、丰收的田野、凉爽的风...
```
七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多感官体验和互动写作的方式,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,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描写秋天的方法。今后可以进一步结合美术活动,让学生在画与写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,提升综合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