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夜书所见》中作者通过描写看见的,听见的,感受到的】《夜书所见》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诗中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在诗中,作者并未直接表达情感,而是通过“看见的”、“听见的”和“感受到的”来传达内心的情感波动。
一、
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,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异乡夜晚所见、所闻与所感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如“萧萧梧叶”、“江上秋风”等,营造出一种孤寂、凄凉的氛围。同时,诗人还借助“儿童挑促织”的声音,表现出一种生活气息,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孤独与思乡之情。
从“看见的”来看,诗人看到的是落叶纷飞、灯火微弱;从“听见的”来看,他听到的是风吹树叶的声音、远处孩童的笑声;从“感受到的”来看,他感受到的是秋夜的寒冷、内心的孤寂以及对家乡的怀念。
二、表格展示
描写内容 | 具体诗句 | 内容说明 |
看见的 | “萧萧梧叶送寒声” | 诗人看到梧桐叶在风中飘落,带来寒意,渲染出秋夜的冷清氛围。 |
看见的 | “家书欲寄何由达” | 表达诗人想要寄信回家却无从寄出的无奈。 |
听见的 | “夜深风竹敲秋韵” | 诗人听到风吹竹林发出的声音,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凄凉。 |
听见的 | “儿童挑促织” | 诗人听到远处孩童玩耍的声音,与自己的孤独形成对比。 |
感受到的 | 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 | 虽未直接出现,但通过环境描写,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、人生无常的感慨。 |
感受到的 | “归心似箭” | 诗人内心充满对家乡的思念,感受到无法归去的惆怅。 |
三、结语
《夜书所见》虽然篇幅短小,但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,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。作者没有直抒胸臆,而是通过“看见的”、“听见的”和“感受到的”,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那份深沉的乡愁与孤寂。这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方式,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