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犬兔俱毙是什么动物】“犬兔俱毙”是一个成语,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狐曰:‘子无敢食我也!天帝使我长百兽,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命也。’虎不若。狐遂与之行,兽见之皆走。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曰:‘兽畏孤也。’狐曰:‘子不信吾,吾为子先行,子随我后,观百兽之见我而不敢走者,岂非畏乎?’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,虎乃怒曰:‘兽皆畏汝,何以不食?’狐曰:‘子无敢食我也!’于是虎遂不得食。”后来演化为“犬兔俱毙”,意指双方争斗,结果两败俱伤。
虽然“犬兔俱毙”常被用来形容双方因争斗而同归于尽,但字面上来看,“犬”指的是狗,“兔”指的是兔子。因此,从字面意义上看,它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动物,而是由两种动物组成的成语,用来比喻双方在冲突中双双失败的结局。
“犬兔俱毙”并非指一种具体的动物,而是由“犬”(狗)和“兔”(兔子)两个动物组成的成语。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双方因争斗而两败俱伤的情况。虽然字面意思涉及两种动物,但其实际含义更偏向于比喻,而非指代某种特定的生物。
表格对比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犬兔俱毙 |
来源 | 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 |
字面含义 | 犬(狗)和兔(兔子)都死亡 |
实际寓意 | 比喻双方争斗,最终两败俱伤 |
是否指具体动物 | 否,不是指单一动物,而是由两种动物组成的成语 |
常用场景 | 用于描述因争执、竞争而导致双方均受损的情境 |
类似成语 | 两败俱伤、同归于尽、鹬蚌相争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犬兔俱毙”虽然提到了“犬”和“兔”,但它并不特指某一种动物,而是通过这两种动物来象征争斗中的双方。理解这一成语的关键在于其背后的寓意,而非字面意义上的动物种类。